Menu Close

周公與周易 周公解夢和周易的關系

Q1:易經是誰寫的,周公嗎,周易是不是易經

多數易學愛好者會說它不是出於一人一時之手。因為《易經》包括卦符、卦序、卦名、卦辭、爻辭五個部分。這五個部分不可能同時定型。如果不帶成見地客觀地看待卦爻辭的話,卦爻辭是不能全部作為過去的卜辭之集合的,因為每一卦的爻辭都有相近的話題,寫作Tone極為類似,這並非過去隨機的卜辭所能做到的,但過去的卜辭做為一些寫作素材還是有可能的。卦辭的寫作方法與爻辭的寫作Tone也不完全類同,卦辭與爻辭似並非同人所作。官方參與整理過:卦序和卦名的作者是周文王。卦辭的作者是周公(周文王第4子),因此又稱《周易》。

Q2:周易,《周公解夢》,《易經》這三者有啥關系嗎??

《周易》簡介
周易是一部描述事物變化規律的工具書。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原作者周文王姓姬名昌。
我國先祖認為:世上一切均有陰陽二氣,孕育而成,金、水、木、火、俗五行,生、死、衰、亡決定事物的未來。
周, 中國商末周初的一個歷史時期。
易, 變化。
周易預測:是基本按先祖五行變化規律而對事物進行預先推測估算。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傢、思想傢。因以周太王所居地為其采邑,故稱周公。
周公自幼篤行仁孝,多才多藝。文王在時,他以孝仁而異於群子;武王即位,則以忠誠輔翼武王,一次,武王有疾,群臣憂懼,卜求先王救助。“周公於是乃自以為質,設三壇,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於太王、王季、文王。”願以自身替武王之身,且稱曰:“旦巧能,多才多藝,能事好兄弟神。”
及武王死,成王在襁褓中,周公毅然挑起瞭“攝行政當國”的重擔,並且教誨開導成王。
周公就是憑借它的終生輔國安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正是周公式的事業。
周公“敬德保民”的思想,是儒傢思想的直接來源。儒傢思想學說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禮”,也源於周公。
自東漢以來,人們常以“周、孔”並稱。唐韓愈則把周公列入儒傢道統的關鍵人物之一。
周公解夢是我們古代文化遺產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雖難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間卻流傳甚廣。每個人都要做夢,夢之與人猶靈魂之與人,與之俱來,隨之而去,伴隨人之一生。隻要人的大腦之思維能力還在,夢就會長久不衰。做夢不分貴賤、不分長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隻是夢的內容有所不同而已。
夢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見慣,又神秘莫測,既虛無飄渺,又真實可見。若說夢是幻覺,然夢中之人物事件,醒後皆歷歷在目;若說夢是真實之表現,然醒後難找與夢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時日有所思,夜即夢之;有時夢中所見,日即遇之。夢之神秘至此,我們的祖先亦早知之,即產生夢文化。
夢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雖難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間卻流傳甚廣,《周公解夢》即流傳在民間的解夢之書。在術數史上,很難發現解夢之術,列於此,隻因夢文化在民間甚為流傳,並能從夢中預測吉兇。
古人根據夢的內容不同,把夢分為以下十五類:
直夢 即夢見什麼就發生社麼,夢見誰就見到誰。人的夢都是象征性的,有的含蓄,有的直露,後者就是直夢。如你與朋友後就不見,夜裡夢之,白日見之,此直夢也。
象夢 即夢意在夢境內容中通過象征手段表現出來。我們所夢到的一切,都是通過象征手法表現的。入夢到登天,其實人是無法登天的,在此,天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如天象征陽剛、尊貴、帝王;地象征陰柔、母親、生育等等。
因夢 由於睡眠時武官的刺激而作的夢。“陰氣壯則夢涉大水,陽氣壯則夢涉大火,藉帶而寢則夢蛇,飛鳥銜發則夢飛”,此即因夢。
想夢 想夢是意想所作之夢,是內在精神活動的產物,通常所說“日有所思,也有所夢”即想夢也。
精夢 由精神狀態導致的夢,是凝念註神所作的夢,使近於想夢的一種夢。
性夢 是由於人的性情和好惡不同引起的夢。性夢主要不是講做夢的原因,而是講做夢者的對夢的態度。
人夢 人夢是指同樣的夢境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
感夢 由於氣候因素造成的夢為感夢。即由於外界氣候的原因,使人有所感而作之夢。
時夢 時乃四時,由於季節因素造成的夢為時夢。“春夢發生,夏夢高明,秋冬夢熟藏,此謂時夢也”
反夢 反夢就是相反的夢,陰極則吉,陽極則兇,謂之反夢。在民間解夢,常有夢中所作與事實相反之說,在歷代典籍中,亦多有反夢之記載,成語中亦有黃梁美夢的典故,唐·沈既濟《枕中記》,說盧生在夢中享盡瞭榮華富貴,醒來時,蒸的黃粱米飯尚未熟,隻落得一場空。可見反夢在人的夢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籍夢 也就是托夢,此類夢在古代書籍中也有不少記載。人們認為神靈或祖先會通過夢來向我們預告吉兇禍福。
寄夢 就是甲的吉兇禍福在乙的夢中出現,乙的吉兇禍福在甲的夢中出現,或者異地感應做同樣的夢。寄夢是由於人們之間的感應而形成的夢。
轉夢 轉夢是指夢的內容多變,飄忽不定。
病夢 病夢是人體病變的夢兆,從中醫角度來講,是由於人體的陰陽五行失調而造成的夢。
好兄弟夢 即噩夢,夢境可怕恐怖的夢。好兄弟夢多是由於睡覺姿勢不正確,或由於身體的某些病變而造成的夢。
《易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用來占筮的書,一般稱為《周易》。在《左傳》中已有《周易》的記載,如《左傳 · 襄公九年》:“薑曰:‘亡,是於《周易》曰:“隨,元亨利貞……”。’《左傳 · 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說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出現瞭。目前情況,對《周易》成書的時代,學術界尚有爭論,但西周前期卻有大多數所接受。
至於《周易》的“周”字,歷來說法頗多,如,有人認為:周是“易道周普無所不備”的意思;也有人認為:周易是指的周朝。周朝為一般人所接受,非常多人都以為《周易》的“周”字就是年代的意思。
而《周易》的“易”字解釋則更為紛繁。
一說:“易之為字,從日從月,陰陽具矣。”“易者,日月也。”“晶月為易,剛柔相當。”
一說:“易 ,飛鳥形象也。”
一說:“易,即蜴。蜥蜴因環境而改變自身顏色,日之易,取其變化之義。”
清代陳則震著《周易淺述》,將“易”的定義歸之為二:
曰:交易,陰陽寒暑,上下四方之對待是也;
曰:變易,春秋秋冬,循環往來是也。
無論何種解釋,說《周易》是講陰陽兩種相互作用,產生萬物,“剛柔相推,變在其中”,則是不會錯的。
無論何種解釋,說《周易》是講陰陽兩種相互作用,產生萬物,“剛柔相推,變在其中”,則是不會錯的。
到瞭西漢,儒傢學派將《周易》與《詩》、《書》、《禮》、《樂》、《春秋》等奉為經典,稱為“六經”。於是《周易》又被稱為《易經》。
經過歷代的演變,《周易》成為我們今日見到的樣子,分為《經》、《傳》兩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並各有卦辭,爻辭加以說明,為占卜之用。
六十四卦,是以六個一組的“—”與“- -”構成的。“—”象征陽、剛;“- -”象征陰、柔。因此,“—”稱作“陽爻”,“- -”稱作“陰爻”。
“—”用奇數一、三、五、七、九中最大的數九表示,又稱為“九”。
“- -”用偶數二、四、六、八、十中的六表示,又稱作“六”。
“卦”由下而上構成,最下方的稱為“初”。依次而上。稱為“二”“三”“四”“五”,最上面的稱為“上”。
在六十四的後面,是“卦辭”,是解說全卦的,亦稱“彖辭” 。彖是獸名,有利齒。卦辭是周文王在被殷紂王囚禁時,推演六十四卦做出的解說。《史記 · 自序》:“西伯(周文王未稱王時的爵位)囚 裡,演周易。”
卦辭後面是爻辭,是解說六爻中的每一爻的。關於爻辭的作者,紛說不一,的說是周文王所作,也有人說是周文王的兒子周公所作。
《傳》是解釋卦辭、爻辭的七種文字共十篇,稱為“十翼”。翼有輔助的意思,意即輔助解釋《經》。十翼有《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傳》上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十篇。
《史記 · 孔子世傢》中說:“孔子晚喜易,序 、象、說卦、文言,讀易韋三絕。”
“十翼”是否為孔子所為呢?目前情況比較多的意思認為,“十翼”不可能是一個人所為,但會有孔子及其弟子的文字在內,原因是“十翼”中論說,矛盾頗多。
《彖傳》 是卦辭的解釋,從六爻的全體形象,說明卦的意義。
《象傳》分大象、小象。大象仍是對卦的解釋,不同於《彖傳》 的是將六爻還原成三爻的狗仔,從狗仔象征的事物來說解全卦。小象則以各爻的位置來解釋每一爻辭。
《系辭傳》也稱《大傳》是對《易》的整體論說,是具有很深蘊含的哲學著作。
《文言傳》是對六十四卦中的“乾卦”和“坤卦”的詳細解說。
《說卦傳》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對《易》的簡明論說,後半部分是說明狗仔的現象。
《序卦傳》對六十四卦排列順序進行解說。
《雜卦傳》將六十四卦中相對的兩 卦為一組,用一句話解釋。
以上便成成為《易經》的全部內容。

Q3:周公是誰?和周易有關系嗎?

周公: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稱叔旦,周代第1位周公。西周時期的傢、軍事傢、思想傢、教育傢,被尊為“元聖”,儒學先驅。周文王的第4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武王死後又平定“三監”叛亂,大行封建,建設東都,制禮作樂,還政成王,在鞏固和發展周王朝的統治上起瞭關鍵性的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瞭深遠影響。周公在當時不僅是卓越的傢、軍事傢,而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學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結商紂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擴展至海。後建成周洛邑,作為東都。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論見於《尚書》諸篇,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聖人,《論語》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更多可見百度百科”周公旦”)
周易:
儒傢重要經典之一。一名《易》,又稱《易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本是占筮書,其基本因素為陽爻(―)、陰爻(),把三爻重疊起來, 構成狗仔, 即乾,坤,震,艮,離,坎,兌、巽。狗仔再重疊起來,構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辭、爻辭四部分。卦辭是解釋全卦的含義,爻辭是解釋每一爻的意義。《易經》分為上下兩篇,上經從乾到離,凡三十卦;下經從咸到未濟,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經《周易》即如此劃分,知漢以來傳本未變。
周易是根據數的陰陽和隨機性,推斷事物兇吉的書.
一般人看不懂,但也沒有必要去鉆研它.我也曾經看過(老師推薦的),但是看瞭2遍還是不能領悟.簡直不知所雲.周易嚴格的說是一本主觀唯物主義哲學書籍,它集天文、數學、兵法、治國方略、做人處世、道德修養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一體,是一本鍛煉人思維的好書。許多諾貝爾獲獎者都是借助它成功的。我想當年的馬克、恩克斯在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前也看過它。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隻是把周易的內容高度概括而已。
在古時,科學很落後,對非常多自然現象不能解析,為此就出瞭<周易>學說.
簡單地說,
1.易本是算命的,
2.但到瞭周易,孔子基本上是從哲理方面解釋易,雖然此解釋同樣也可適用於占卜,但周易列為經書,隻因其包含全面的哲理.
3.周易不能作為占卜的書,因孔子隻從哲理瞭解易,基本沒有關於占卜的論述.後世的占卜,是從易中的最基本定理重新創造的,基本與周易無聯絡.
4.哲理適用於任何人,但以周易用於占卻不會有實踐意義,
5.占卜者依然把周易列為占經是因周易還沒有把易的基本原理拋棄,而其他易經已失傳瞭.
《周易》是中華文明史上一部內涵精深、影響廣泛、流傳久遠的典籍,有“群經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稱。幾千年來,《周易》憑借它的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結構形式和抽象的符號顯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內涵(千古永輝的義理和復雜神奇的運算機制),吸引著人們在各個領域對其進行研究和應用,形成瞭龐大的易學研究體系。
《周易》一書有《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所構成,從總體上看它是一部指導人們和利用自然規律及社會發展規律的哲學著作。其中,《易經》是我國古代先哲通過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長期觀察,以及對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及其結果進行高度總結概括後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瞭宇宙萬事萬物的現象和發展變化的餓規律。《易傳》則是對《易經》進行解說,用來闡發義理的哲學典籍。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於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講究陰陽相濟、剛柔有應,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
《周易》是我國古代—部指導人們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哲學典藉,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構成。對其書名含義,歷代有多種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說,其中東漢易學傢鄭玄說:“《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是講“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一、陰陽:《易傳·系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觀念指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萬物萬象,在其內部同時存兩種相反的內容,它們互相依存、互相為用,處個不斷的變化之中;其運動是以彼此消長的形式進行的。並始終處於彼消此長,此進彼退的動態平衡狀態之中。保持著事物的正常發展變化態勢。陰陽觀念是一種樸素的唯物思想和辯證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於指導我們在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關系上保持陰陽的動態平衡。
二、爻:在《易經》中,爻是組成卦的基本單位,其中“—”稱作陽爻。“--’稱作陰爻。
三、卦:由陽爻和陰爻按照一定規律分別組合,進而說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變化規律的排列符號,就叫做“卦”,卦是為特定目的《占筮》而組成的符號排列,是《易經》的基本組成單位。
四、狗仔:狗仔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卦的統稱:是由陽爻和陰爻按不同的組合規律.以三個爻為一組分別組成的八種符號排列,《易傳·系辭·上》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狗仔。”這八個由三個爻組成的卦,也叫經卦或單卦。
五、六十四卦:由八個單卦以不同的次序兩兩重合、就產生瞭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別由六個爻組成,也叫別卦或重卦,其中由八個單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純卦,其卦名同單卦。
樓上的網站也可以看一下

Q4:周公與狗仔和易經是否有關系呢?怎麼常見伏羲、文王、孔子之外常還一同看到周公的名字

當然有關系瞭,周公是周文王的弟弟周公旦。
周文王演繹瞭後天狗仔,因此又稱周易,對易學研究的貢獻極大。
周易也不可能是某個人的功績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周公肯定是其中一員。
再說,周公不還有 周公解夢 留於後人嗎?
所以。。。。。。

Q5:求周公和周易的資料

周公,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歷史上的第1代周公姓姬名旦(約公元前1100年),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4子。因封地在周(今陜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傑出的傢和軍事傢,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
http://baike.baidu.com/view/2766.htm
《周易》是中國周代的典箱,被尊為“群經之首,諸子百傢之源”,西方文明有《聖經》,東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根本與源頭,對中國後來歷代的、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都產生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中國的建築、醫學、音樂、繪畫、日常生活等無不與《周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仍至到影響到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就連《論語》中也多處引用《周易》的詞語。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3.htm

Q6:易經誰編寫的

《易經》也稱《周易》或《易》,是中國最古老的占卜術原著,是中國古早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據說是由伏羲氏與周文王(姬昌)根據《河圖》、《洛書》演繹並加以總結概括而來(同時產生瞭易經狗仔圖),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相關星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